发布时间:2024-06-14 09:43:48 | 新闻来源:JRS直播
他们找到了摄影师爱德华·迈布里奇,他在赛马场沿线架设了一系列相机,每台相机的快门都用细线连接到马路对面的木桩上,当马奔跑时,快门依次触发,相机便能连续捕捉到马的步态。最终,摄影师确定马在奔跑时,蹄子不会同时悬空。
这就是电影的诞生,第一次详细记录了移动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1900年奥运会上女性首次作为选手参赛,打破了古代奥运会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对女性的禁令。
但由于那一年世博会也在巴黎举办,完全盖过了奥运会的风头,使得本届奥运会相形见绌。
到了1908年伦敦奥运会,电影院已经发展成熟,一些电影院派人到奥运会现场拍摄,然后制作成录像,人们可以走进电影院,通过录像的方式回顾赛事,虽然时差几个月,但大家终于可以欣赏到运动员们的动感英姿。
而且1908年伦敦奥运会首次实现了现场直播,但仅限于田径200米、400米和800米项目。
1908年第四届伦敦奥运会上,男子400米游泳冠军亨利·泰勒就身穿连体泳衣。
上述两位美国人之间的打赌,还引发了一件大事。
迈布里奇拍摄奔马时所用的那条细线被称为“迈布里奇线”。这条线启发了田径比赛,并在 1912 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使用,并导致了终点线的发明。
在此之前,比赛结果只能依靠终点线裁判的肉眼判断,当运动员到达终点时裁判会按下秒表。
这使得准确判定比赛结果变得困难,不过迈布里奇线可以让线的一端连接一个计时时钟,当第一位运动员越过终点线时,断裂的终点带可以快速停止计时时钟。
除终点线外,本届奥运会首次采用了电子自动计时系统和赛事转播系统,带来了场上裁判机制的突破性提升。
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浪漫的法国人率先迈出了这一步。
当时的欧洲刚刚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创伤,需要奥运会这项全民参与的盛会来重建士气。
但当时,报纸仍是赛事转播的主力,一位被关在体育场外的巴黎广播电台记者想出了一个妙招:他们把转播设备绑在热气球上,一名记者坐在气球吊篮里,在体育场上空进行现场解说。
可惜天气不佳,短短几分钟内,强风就将气球吹离了体育场。直播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技术创新的曙光已然出现:人们第一次能够通过报纸以外的方式了解奥运会。
到 1928 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时,高速摄像机开始被用来协助裁判根据慢动作回放的图像做出判决。
在此之前的1925年,一位名叫贝德尔的英国年轻人,想捣鼓点什么,他利用旧无线电设备、糖果盒、自行车灯镜片、旧电线等废旧材料,制作出了世界上最原始的用于传输图像的机械电视。
约翰·洛吉·贝尔德及其发明的第一台机械电视
虽然整个过程只能实现信号的实时传输,但他的发明最终还是被写进了史册,这位名叫约翰·洛吉·贝尔德的年轻人也被称为“电视之父”。
但这项发明有两个缺点:一是图像内容传输距离受限,二是传输质量很差,图像模糊。但作为当时的顶尖技术,它被不断改进,并在1936年的奥运会上使用。
1936年柏林奥运会首次进行电视直播,观众可以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并能看到奥运会比赛的模糊图像。
当时德国电视台用三台摄像机录制奥运会,每台摄像机重达200公斤,需要4名工作人员才能更换镜头,直播时只能使用一台摄像机,而且必须有足够强的光线,另外两台摄像机在直播时有65秒的延迟。
由于技术不完善,电视信号只能在柏林市中心15公里半径范围内传送,但超过16万观众观看了电视转播。
到了1948年伦敦奥运会,可供收看奥运会的电视机已超过100台,虽然这对于当时伦敦800多万常住居民来说似乎微不足道,但随着转播技术的突破,奥运会的影响不断扩大。
上面提到的终点线带其实也有缺点,除了计时不准之外,如果运动员没有冲过终点线,手表也不会停止计时。这个问题在1948年得到了解决。
1948 年伦敦奥运会上,首台终点线摄像机“魔眼”问世。该技术由欧米茄开发,在那届奥运会田径男子 100 米决赛中一举成名。
1948 年,欧米茄在伦敦推出“魔眼”相机
当时,两位美国选手哈里森·迪拉德和巴尼·埃维尔均以10.3秒的成绩完赛,通过检查终点线摄像头2024年北京奥运会足球冠军,最终确定哈里森为冠军。电眼的出现,也让冲刺线、人眼、秒表相结合的评判方式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事实上,在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欧米茄就帮助奥运会将计时精度从1/5秒提高到了1/10秒。
1952 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推出了革命性的实时终点摄像系统,让田径裁判能够立即确定运动员越过终点线的顺序,而无需等待数十分钟拍摄图像。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迫于财政压力,最终开始将电视转播权作为版权出售。
此前,为了保证奥运会被更多观众看到,奥运会免费授权广播电视公司和电视台,不收取任何转播费用。
据报道,1948年,英国广播公司曾提出在转播伦敦奥运会体育赛事后支付50英镑的象征性费用,但遭到国际奥委会的拒绝。
而当时美国财力雄厚的三家广播公司却不买账,集体抗议出售版权。但当主办方透露出转播权只卖给其中一家的消息时,前一秒三大公司还团结一致,下一秒就各自为战了。
1956年虽已实现播出,但依然沿袭了现场录制、再将磁带运回国内播出的传统方式。
仅仅八年后,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便利用通讯卫星和海底电缆进行转播,成功地向世界各地直播了奥运会,也让熬夜看奥运成为了超越时空的回忆。
同时,这届奥运会首次采用电子计算机和电动计时装置辅助裁判,使得苏里南运动员安东尼·康拉德·内斯蒂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100米蝶泳决赛中以0.01秒的优势夺得金牌。
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首次展现了计算机系统的强大性能,计算机中心安装的五台计算机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比赛的数据,并在短短几秒钟内计算出每个比赛的结果。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也在数字电视信号制作方面取得了突破,成为历史上第一届采用高清数字电视转播的奥运会。
1996年,在奥运会商业成功达到顶峰之际,亚特兰大奥运会首次利用互联网对开幕式进行现场直播,扩大了奥林匹克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更为先进的终点摄像机每秒可以拍摄1000张照片,当时已经面世的3G互联网接入技术也为国人记录下了刘翔夺冠的珍贵瞬间。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国首次基于光纤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向全球提供高清转播信号,真正实现了全民参与。
那场令人震撼的开幕式,使中国实现了向全球传输无压缩现场图像的突破,延时仅为几十毫秒,甚至能够实现实时互动。
北京奥运会还将电子裁判方法“鹰眼”引入网球比赛。
“鹰眼”是由8至10台高速摄像机、电脑和大屏幕组成的“即时回放系统”,于2006年大满贯赛事美国公开赛首次使用。运动员每局有两次申请“鹰眼”仲裁的机会。
鹰眼利用体育场周围的摄像机网络来追踪球的轨迹,并使用建模技术来预测球将落在球场上的位置,从而使裁判能够高度准确地判断球是在场内还是场外。
以网球比赛为例,比赛开始前,计算机将赛场三维空间划分为毫米级的测量单位,放置在不同位置和角度的高速摄像机全息捕捉网球运动的基本数据,计算机利用这些数据生成三维图像,最后利用计算机成像技术重建合成网球飞行轨迹的三维图像,显示在大屏幕上。
整个过程只需不到10秒,但其精确度却是人眼无法比拟的。
2012年伦敦奥运会,伦敦引入了量子计时器,田径起跑器首次实现全电子化,测量精度达到百万分之一秒。与此同时,社交网络兴起,3D转播技术首次在奥运赛场上投入实践。
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终点线摄像机每秒可拍摄高达10,000帧的图像。8K分辨率转播和VR技术的运用,让全球观众在家中就可以通过电视转播感受到激烈的比赛氛围。
此外,电子靶首次应用于射箭比赛计环,内置先进传感系统,可精确定位箭的位置至0.2毫米,并即时显示成绩。
同时,里约奥运会还首次将科技运用到足球检测中,足球内置芯片,球门柱和横梁上的传感器可以检测到足球何时完全越过球门线。
首届没有现场观众的线上奥运会
现在到了2021年东京奥运会,它将首次使用云广播。
“科技感”是东京奥运会从一开始就确立的理念。
虽然延期、场馆空置给日本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疫情控制问题依然困扰,很多事情也不尽如人意,但今年的奥运会依然充满了科技感。
作为奥运会的长期合作伙伴,欧米茄在今年奥运会的游泳、体操和沙滩排球项目中使用了计算机视觉和运动传感器。
以排球比赛为例,欧米茄通过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摄像头追踪球员和球。
通过运动员衣服上的陀螺仪传感器,每秒大约有2000组数据被采集并分析,包括起跳高度、速度、扣球方式变化、球的飞行路径等,经过数据处理后,这些信息会在不到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内传送给转播商并显示在大屏幕上。
比赛选手众多,球速飞快,选手站位、策略、技术各异,模型训练和应用极其复杂,欧米茄花了四年时间训练AI识别无数种击球方式。
最具挑战性的是,当摄像头被遮挡时,AI能够无缝、准确地跟踪球的轨迹。
也就是当球被挡住的时候,会进行跟踪,预测球会去往哪里,当球再次出现的时候,会重新计算挡住期间的数据,这个球的跟踪对于AI对比赛的判断至关重要。
欧米茄将运动员身上的图像和传感器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工智能相结合,这样即使足球飞出了摄像机框架,也可以根据数据自动填充缺失的部分。
欧米茄声称,由于传感器和以每秒 250 帧的速度运行的多个摄像头,其沙滩排球系统的准确率高达 99%。
日本是世界上机器人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机器人强国,在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日本确实大展拳脚。
东京奥组委于2019年发布“2020年东京奥运会机器人计划”,联合松下、丰田等公司生产人类支持机器人、送货支持机器人、辅助外骨骼设备等不同用途的机器人。
东京奥运村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机器人完成的,包括巡逻、巡检、应急支援的安保机器人;搬运行李、送包裹、捡垃圾的服务机器人;在机场定点站岗的机场观光机器人;集手机、摄影、导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机器人。其中,外骨骼设备可以大大减轻体力劳动者腰部的负担,减少腰部肌肉负荷高达40%。
各大机场、酒店等也配备了承担安保、翻译、清洁、接待、送货等功能的机器人。
竞技体育是计算机视觉另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
本届奥运会采用富士通的AI评分辅助系统,该AI评分系统将用于体操个人项目,该系统在2019年世界体操比赛中首次使用。
据日本NHK报道,AI评分系统通过在运动员身体及周围投射200万个点的红外线来追踪运动员的动作,并实时完成三维图像,对运动员的旋转、扭动等动作进行分析和评分。
AI裁判是计算机视觉落地的一个场景,时空运动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除了对运动员的表现进行打分之外,在球类运动领域,时空运动检测技术还可以与Re-ID技术相结合,为每位运动员提供技术统计数据。
例如篮球比赛中,如果一个人接到队友的传球,在没有任何其它动作的情况下成功投篮,则记录为传球队友的助攻。如果有人干扰某人的投篮,投篮难度指数会随着干扰投篮的人数增加而增加,成功后球员的投篮技术评价也会更高。这些为制定训练计划、比赛策略以及俱乐部之间的球员交易提供了信息,也可用于比赛解说、特效制作等。
据悉,英特尔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带来了3D运动员追踪技术。
在短跑领域,系统通过四个可移动的摄像头捕捉运动员的短跑动作,利用内置算法对每个运动员进行分析,再利用3D视觉实时叠加动态图层。
结果就是,在直播过程中,我们看到赛道上每个运动员身后的彩色条,它们不断改变颜色以反映运动员的情况。
日本电信运营商NTT表示,场馆内安装了多台摄像机,追踪运动员的动作,然后将图像传输到不同位置的设备,实时显示3D全息图。
英特尔根据奥运赛马场、拳击场、沙滩排球场等场地搭建了VR模型,摄像舱内安装了至少12个摄像头,人们戴上VR头盔就能获得前排视角。
这样AR、VR、3D全息投影等技术将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
东京奥运会还采用了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系统2024年北京奥运会足球冠军,这是人脸识别技术首次应用于奥运会。
高速、低延迟的5G技术应用于帆船、游泳和高尔夫等运动。
例如在帆船比赛中,无人机拍摄的比赛视频通过5G网络传输到现场大屏幕上进行直播;在游泳比赛中,观众佩戴支持5G网络的智能眼镜,可以看到运动员、比赛等数据。
此外,还有无人驾驶出租车、8K高清分辨率直播、缓解拥堵的AI系统等。
与往届奥运会不同的是,今年奥运会首次采用云计算直播,完成全球云转播,并得到了阿里云的支持。
以往奥运会直播需要建设庞大的媒体中心、筹备演播室,并临时部署专门的远程转播基础设施,包括大型外播设备、编辑室和网络连接等,这个过程耗时耗力,成本高昂,而且奥运会结束后还要拆除运回各个国家。
本届奥运会采用的OBS云平台基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转播中心占地面积减少了25%,现场转播人员数量减少了27%,报道转播模式大大简化,赛事画面通过“云”分发给各持权转播商,导演、制作、剪辑、字幕制作等工作也可在“云”上完成。
云直播将带来更低的上传延迟、更快的编辑和流媒体效率。同时,为期17天的奥运会将直播超过9500小时的体育赛事。奥运内容将首次以超高清和高动态范围制作,可以提供比“标准高清格式”丰富四倍的细节。
总结
早期的奥运会,跑道是用煤渣铺成的,运动员在准备起跑前,要在起跑线后方挖一个坑,称为“起跑坑”。
在跳高比赛中,需要在单杠上放一条白毛巾,以便运动员能清楚地看到单杠的高度。
如今,煤渣路已变成塑胶跑道,轻而有弹性的玻璃纤维、碳纤维取代了坚硬、沉重、无弹性的木质杆子。
什么是奥林匹克技术?
有人说它是更加灵活的杆子、可以在水中呼吸的泳衣、可以抵抗风阻的身体贴片,以及各种奇怪的高科技鞋子。
有人说,药物检测技术(反兴奋剂)、生物标志物检测、同种型检测、RNA检测等可以打击作弊行为。
有人说,从纸笔到电子屏幕,从人眼到鹰眼,从陆地到橡胶跑道。
奥运会背后的技术迭代2024年北京奥运会足球冠军,包括但不限于以上这些,包含了太多的技术亮点,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技术都在这场盛会上展示。
最初,顾拜旦的宗旨只是希望通过弘扬体育精神来教育法国人民,但时至今日,奥运会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期。
从模糊到高清画质,从黑白照片到彩色视频,从报纸上看比赛到网络直播,从肉眼判断到复杂的AI系统,从控制室到重播屏幕到流动转播车到云端直播。
每当人们拿起奥运万花筒,看到的是数字与人类社会的融合、数字代码的排列组合、科技的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