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14 15:52:59 | 新闻来源:JRS直播
如今的垂直社区创业者,一定很怀念2014年那个“用爱发电”的年份。
那一年,猎豹移动完成IPO后,陈睿带着金山资本入驻哔哩哔哩,标志着中国二次元文化开始大爆发;拥有3500万活跃用户的虎扑被“贵人鸟”看中,开始准备以借壳上市的方式登陆创业板;知乎、果壳网各完成2000万美元融资,被舆论称赞为“改善了人与知识的关系”。
当年更重要的里程碑是巴西世界杯:从此互联网正式取代传统传播载体,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首选;新的产品形态也史无前例地让UGC内容和社区互动成为产品的主要责任,让足球成为垂直内容平台最早的先行者,诞生了动球帝、直播吧、死磕等众多现象级产品。
仅仅四年之后,当互联网行业迎来新的世界杯周期时,成熟的市场正慢慢让兴趣驱动的产品感受到发展的掣肘。与此同时,以刚刚签下德国队的网易新闻为代表的传统内容平台,经过四年的积累,正试图转移引领内容领域的磁极:
垂直和门户之间的区别已经消失,资源和深度的硬核时代正在回归。
垂直社区:升级中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交网络时代之后在各个亚文化圈流传的鄙视链,其实是后续所有垂直产品的前身。
比如在二次元圈,逛论坛的看不起在门户网站发帖的,懂一点日语的看不起等字幕的,有一点创作能力的自发组团新浪英超直播吧,成为有创作能力的亚文化社群,决定了大圈的审美和玩法。然后,这一层层鄙视链在技术上呈现,迎来了AB站模式——UP主定调,观众传声,二次元氛围欢乐满满。
所以互联网产品的垂直化其实就是鄙视链的具体呈现,鄙视链诞生的本质来自于用户的增长速度和行业的发展速度之间的暂时脱节,在需求不匹配的空隙中,完成了一个主动转化的链条。
也正是在那段“空链”的历史中,门户网站成为目标相同的用户与创业者瞄准的对象,前者将希望寄托在新鲜感上,后者则借着这份向往迅速向上攀升,并在一些看似矛盾的商业规则背后寻找到驱动力。
但如果我们将那来之不易的“行业空隙”视为市场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那么,诞生于异形容器中的新产品,在适应时代独特环境的同时,也意味着放弃诸多边界拓展的可能性:
比如垂直品类产品无法做到专业化——这或许有悖于固有印象,但能够形成亚文化圈层的核心题材必然存在一定门槛,而这个门槛并不是简单投入业余时间就能跨越的——再加上这些平台的社区属性,开放性必然会降低用户参与的门槛,这就意味着垂直产品的内容只能由兴趣驱动,比如虎扑步行街。
其次,将主动权拱手让给用户的产品,也限制了产品的成长空间,就如哔哩哔哩曾经说过的“就算破产,也绝不会向用户收取一分钱”已经成为了梗:如果“用户参与”占据了产品架构的主体,那么符合商业本质的正常诉求,也会变得不正常,因为“产品主体决定产品思维”。
总之,随着规模和影响力的提升,垂直平台的初衷逐渐与既有的规模脱节,导致那些优势逐渐演变为平台成长的限制,使其永远停留在“初创企业”的形态,并随着市场的成熟而受到越来越大的制约。
大平台:回归理性的硬核选择
小而美,大而全,这曾经是每个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必答题。
一方面,PC时代成长起来的“经典互联网”产品(如门户网站)由于人们的注意力还没有那么分散(使用鼠标、屏幕、键盘迫使大家集中注意力),操作门槛也没有那么低(现在只需要从手机屏幕到手指的交互),不得不“大而全”地弥补“不会用”“不会用”“难找”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智能手机换机潮到来之前,由于手机存储空间与性能普遍有限,客观上要求创业者在基于产品本身尺寸展示产品功能时更青睐“小而美”。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浪英超直播吧,大平台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高开低收、反弹的节奏。大平台之所以反弹,是因为相较于小众平台,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首先,相较于小平台,大平台可以更灵活地实现专业化。比如2015年才签约的腾讯,虽然缺乏体育报道的先天优势,但由于资源集中、思路清晰,大平台能以最快的速度搭建粉丝需要的框架,比如签约知名解说王猛、柯凡,完成一线报道团队的组建。这些都是用户参与度过高的小平台无法实现的环节。
其次,大平台有大平台的广度,比如网易新闻今年世界杯报道团队将加入科技、娱乐、时尚、财经等多个频道,一点一滴引领,两大超级IP强强联手,呈现世界杯带来的全球盛宴。此外,网易还将举办大赛,选拔100位优秀自媒体人,与业内知名专家共同组成“网易报道团”。
最后,随着大平台完成向社交网络的转型,其自身的产品矩阵已经能够完成此前由小平台承载的“社交属性”和“UGC需求”。
其实,用户对大平台的态度之所以从选择到放弃,是因为大平台早期基于自己的判断,只给用户提供了内容,没有给用户交流的空间,而垂直平台恰恰顺应了民意,从而抢走了大平台的用户资源。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应该看新浪、网易,还是腾讯?
央视获得了今年俄罗斯世界杯独家全媒体版权,腾讯体育、网易体育、新浪体育是国内体育赛事传播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平台,显然,今年世界杯各家都会争夺焦点,而吸引观众眼球的关键就在于平台对资源的掌控。
今年世界杯尚未开始,结果尚难预料,我们只能根据三大球场过往的经验以及现有的资源,进行一些简单的猜测:
新浪是一家拥有足球基因的门户网站。早年,新浪拿下英超联赛的转播权,签下著名评论员詹俊,并签约在足球圈很有影响力的著名作家陈驰及其作品《谢丽尔系列》。随着新浪逐渐成型,新浪充足的基因在后天的环境中消耗殆尽,新浪体育直播的流畅度和画面清晰度一直被球迷诟病。
而恰巧腾讯也在布局另一项体育赛事,由于腾讯斥巨资买下了NBA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版权,这份独家权利让腾讯体育和篮球运动密不可分。
但这种过分浓厚的篮球氛围,显然成为了流量红利明显时期的最大阻碍:一方面,由于市场已经接受了产品分工,腾讯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有限的产品基础来改变用户习惯;另一方面,片面的投入也让腾讯在足球领域短期发力缺乏基础。
当然,腾讯原本就有和世界杯强相关的产品芯片,即FIFA系列,但腾讯过于突出的社交属性新浪英超直播吧,使得其游戏基因很有可能在有限资源的平衡中失去位置,而这恰恰是网易体育成为黑马的最大机会。
包括丁磊在乌镇互联网大会的晚宴、游戏化的扔硬币热潮、网易招聘的鬼畜传播,游戏基因让“网易产品”在业界有了清晰的辨识度,或许也成为了他们参与足球的最佳方式: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作为竞技体育,足球的传播核心必定是比赛结果和技术战术层面。但随着人们注意力的下降和个人有效时间的分散,足球的竞技性在传播上其实已经让位于娱乐性。“阿森纳争四”、“巴洛特利的人生思考”、“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等足球梗的跨圈传播是其典型特征。这样的特征在具有“足球普世意义”的世界杯期间会更加凸显。
事实上,网易新闻早已针对这一战术打法有所动作,包括去年12月签约法国杯、今天签约世界杯卫冕冠军德国杯。这一举动被网易传媒副总编辑田华称为“双前锋”策略。与两支顶级球队的合作,也凸显出大平台在获取资源上相较于小平台的优势。
除了这两大超级IP,网易体育联合清华大学发起的“火花指南”、全国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选拔活动等,都为用户多角度、多方式参与世界杯热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也可以预见,网易新闻今年夏天对世界杯的全平台报道,将在内容领域构成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