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2 21:35:15 | 新闻来源:JRS直播
河南建业在2010年亚冠联赛中未能夺冠,创下了当时中超联赛的最差战绩。曾诚表现出色
河南建业2010年的亚冠之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河南建业俱乐部历史上首次参加亚冠联赛。不过,河南建业作为亚冠新军,实力和经验在亚洲都有巨大差距中国中超亚冠战绩,导致当年亚冠联赛仅取得3平3负。这一结果也是亚冠改革以来中超俱乐部的最差成绩。但历史毕竟已经过去了。毕竟当年的亚冠之旅也是河南建业的高光时刻。
2010年亚冠联赛河南建业首发阵容
2009年中超联赛,球队在唐尧东的带领下获得联赛第三名,获得2010年亚冠联赛的参赛资格。为了参加亚冠联赛,河南建业与老将奥利萨·德贝续约,签下了塞内加尔球员阿马多、国内实力球员谭旺松中国中超亚冠战绩,并补充了原门将曾诚和后防主力赵鹏,中场球员徐洋、巴哈里卡和其他球员,前锋线上有内托、肖智、张鹭等当时国内实力较强的球员。
唐耀东
2009年中超联赛积分榜
2010年2月24日,亚冠联赛首场比赛,河南建业在郑州航海体育场迎战小组实力最弱的新加坡队。这个对手看似实力较弱,但国内联赛的霸主新加坡队曾参加过2009年的亚冠联赛,当时他们与上海申花同组。客场1-4不敌申花,但主场不敌上海。申花队1-1平。因此,这支新加坡队不仅有亚冠联赛的经验,也有与中超球队交手的经验。
2009年亚冠联赛上海申花4-1击败新加坡
这场让河南球迷永生难忘的比赛,建业队控球率70%,21投7中,但比分是0-0。那天晚上,新加坡英雄门将的名字不再重要。球3次击中横梁,3次击中门柱,所有机会都被浪费了。肖智最后时刻的头球击中横梁,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字,那就是他的射门技术很差。 0-0战平,足见河南当年亚冠联赛的艰辛。
河南建成主场0-0战平新加坡军团
首轮的惨淡表现让大家对河南建业第二轮的日本之行感到悲观,但河南建业却给了中国球迷一个很大的惊喜。客场对阵大阪钢巴的比赛中,张鹭在第4分钟补射攻入河南建业亚冠首球,但随后日本人控制了局势。大阪钢巴当时拥有不少著名球员,包括韩国国脚赵再进、日本国脚梶良、远藤保仁、佐佐木雄斗中国中超亚冠战绩,以及两位外籍球员卢卡斯和朱尼尔。他们的实力远不如河南建业,虽然在第34分钟通过点球扳平比分,但在河南建业的铁桶阵面前空手而回,曾诚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在游戏中。 1-1的比分,让河南建业重新燃起了出线的信心和希望。
第二轮,河南建业客场1-1战平大阪钢巴。
曾诚表现出勇敢
第三轮,河南建设主场迎战水原三星。当时的水原三星队中有一个熟悉的名字,那就是李玮峰。这是他来到水原的第二年。相信大家都熟悉这支水原三星队的很多球员。门将是韩国门将李润在,后卫赵元熙后来效力于广州恒大。宋钟国、姜珉洙、郭熙洙都是韩国国脚。技术更加优越的韩国人也掌控着局面,李玮峰领衔的防线也稳如磐石。大头对于中国玩家也是毫不留情。我记得上半场他掐死了张鹭。
李玮峰贡献助攻
下半场一开始,李玮峰强行突破,张鹭犯规。水原三星队利用这个任意球机会,他们的外援莫塔打进了第一个进球。随后第58分钟,李玮峰右路轻松过掉张鹭,莫塔头球破门,完成个人第二粒进球。 0-2,河南建业不战而败。
水原三星
第四轮,河南建业客场挑战水原。实力上的差距,让比赛变成了半场攻防战。韩国队在比赛开始和结束时都取得了进球。先是莫塔在第10分钟首开纪录,随后韩国国脚金大破门。补时阶段伊拉克锁定比分,0-2再次战平。河南建业晋级希望渺茫。
第四轮,河南建业将客场迎战水原三星。
第四轮,河南建业客场0-2不敌水原三星。
第五轮,理论上仅有出线希望的河南建业客场对阵新加坡队。然而,2010年4月13日蔡厝港体育场,河南建业在闷热的天气里完全控制不住自己。双方控球率几乎是55-50,很难击败小组最弱的对手。就我而言,用今天的互联网术语来说,这就像一对弱鸡互相啄食。最终,他们以1-2彻底落败,彻底放飞自我。
河南建业1-2不敌新加坡彻底被淘汰
最后一轮在航海体育场,面对已经出线的大阪钢巴,河南建业只能为荣誉而战。这句话我听了很多年了。不过开个玩笑吧,我个人认为这场比赛是河南建业当年在亚冠联赛中最好的表现。球员们放下包袱,与出战大部分主力阵容的大阪钢巴展开激战。控球率和射门次数与对手不相上下。随着韩国外援宋泰林倒计时进球,河南建业1-1战平排名第一的大阪钢巴,获得小组第二名。当年的亚冠联赛首轮是单回合制,小组第二只能打客场。最后时刻排名第二的日本豪门大阪钢巴在1/8淘汰赛中被韩国城南一和3-0击败。
建城主场1-1战平大阪钢巴,重拾尊严。
河南建业以3平3负的成绩创造了当时中超俱乐部在亚冠联赛中的最差战绩。建业之前,中超球队即使战绩最差,也至少能赢一场,而河南建业则一场都没赢。虽然这些成绩并不辉煌,但河南建业2010年的亚冠联赛对于俱乐部来说也是另类的高光时刻。但我们不能因此而笑。出自一首古诗:今不如昔,来日不如今日。这句话用在今天的中国足球身上,显得非常贴切。